网站首页 - 注册免费会员 - 登录 - 会员服务 - 产品报价 - 人才招聘 - 帮助中心
 空气压缩机 | 制冷压缩机 | 特种压缩机 | 工艺压缩机 | 压缩机配件与维修 
分类
空压机标准|空压机技术文章|空压机行业资讯|空压机技术学堂|空压机企业新闻|空压机产经新闻|空压机专题访谈|空压机产品新闻|空压机市场分析|空压机行业报告|中国空压机网动态|空压机应用|空压机选型|维修保养|空压机论文|
一例压缩机级间压力偏低的故障排查
发布时间:2008-5-10 0:06:44
某空压机在装了我公司气阀(带卸荷器)开机运行后,出现1、2级级间压力偏低的问题。该压缩机为进口仪表空气压缩机,两级压缩,设计工况下一级排压2.3bar(表压),二级排压8.665bar(表压),流量为1540Nm3/h。一、二级全部安装贺尔碧格气阀,安装后进行试运行,在试运行的过程中发现: 
 
1. 一级排压低,设计一级排压2.3bar(表压),而当时只有1.1-1.2 bar(表压); 
 
2. 二级排压也达不到设计值,只有7.8 bar(表压),并缓慢降到7.5 bar(表压)稳定; 
 
3. 一级排温较低,感觉(手感)排气温度比进气温度还要低; 
 
4. 电机电流也比较低,正常运行时电流约30A,而当时只有20A左右; 
 
在最初的电话交流中,双方均认为一级气缸工作不正常。贺尔碧格首先怀疑问题可能出在卸荷执行机构上,即膜式气缸顶杆可能偏长,导致压缩机处于加载状态时,顶杆将进气阀顶开,使一级气缸不工作。但客户认为,安装气阀时,膜式气缸顶杆已相应做过调整,顶杆偏长的可能性不大。同时,客户分析:原装气阀升程为2.5mm,而我公司气阀升程只有2mm,在同样的阀窝直径下,我公司的气阀通流性没有原装气阀好,气阀阀损增加,从而造成一级排压低。在电话中,我们解释气阀的通流效果不仅取决于升程,而且与槽道结构有关。我公司采用的是密槽结构的R型阀,通流效果很好。而且,如果是气阀阀损增加,温度也会升高,不会反而出现一级排温低的现象。 
鉴于双方观点存在严重分歧,电话交流已无法达到共识,2004年12月10日,我公司技术服务经理赴现场进行技术服务。以下是现场的故障排查过程: 
 
故障分析一:
1. 从客户反映的情况看,造成这种现象最大的可能就是加载状态时,一级进气阀被强制顶开,使一级几乎不作功,导致一级排压低。同时,由于一级进气阀常开,吸进气缸内的气体无法进行压缩,排气阀始终不能被打开,气流只能通过进气阀来回在气缸及进气管道内流动,造成温升,使得进气温度反而高于排气温度。 
 
2. 压缩机的最终排压(二级排压),只能由备压(即系统压力)决定。二级排压低,只能说明系统压力本身低,并不能说明压缩机气阀存在故障。 
 
3. 气阀的流通面积,并不仅仅取决于气阀升程,还取决于气阀的槽数。通常情况下,我们以气阀中最小的通流面积阀隙面积(fe)作为衡量气阀通流效果好坏的标准。对网状气阀而言,fe的计算公式为: 
fe = (d1 + d2 + d3 + d4 + d5 + d6 + ) × π × h
 
贺尔碧格气阀升程虽然只有2mm,但流通槽数有7道,而原阀槽数只有3道。经计算贺尔碧格气阀流通面积为105cm2,而原阀只有61.5cm2。因此,流通面积小的可能性可以排除。 
 
针对以上分析,我公司技术服务经理在客户维修人员的配合下,首先对膜式气缸与进气阀卸荷器的尺寸进行了复核。两者的尺寸配合关系如图所示。其中: 
H--压阀顶丝上端到进气阀卸荷叉上部击打面的距离为H 
 
h--压阀顶丝上端露出压阀盖的高度 
 
L--膜式气缸顶杆的长度L(该顶杆长度不可调) 
 
Δ--(H-h-L)mm 
 
为了确保压缩机加载时,膜式气缸顶杆能够完全脱离进气阀卸荷叉,根据贺尔碧格设计标准,需保证Δ至少大于1mm。 
一级共有6个进气阀,下表为实际的测量结果: 
序号
H(mm)
L(mm)
h(mm)
Δ(mm)
备注
阀1~阀4
177
135
43
-1
加载状态时,顶杆已将卸荷叉压下1mm, 必须调整。
阀5
177
135
42
0
加载状态时,顶杆刚接触卸荷叉,虽不足以顶开阀片,但除去测量误差,卸荷叉脚很可能已将阀片顶开,必须调整。
阀6
177
135
44
-2
加载状态时,顶杆已将卸荷叉压下2mm,必须调整。
调整方案
177
135
41
1
通过在图示部位增加垫片厚度,的方法,使卸荷叉脚到阀片的距离正好1mm。
 
第二次开机情况:
做完上述调整后,压缩机于2004年12月10日15:03试运行,空运转约5分钟后,加载运行,压缩机处于自动运行状态,即:当二级排压为8.5 bar(表压)时,压缩机自动卸载至50%(一级盖侧卸载,二级轴侧卸载),当二级排压低于8.0 bar(表压)时,自动加载100%。运行之初,100%负荷时,一级排压曾达到2.1 bar(表压),50%负荷时,一级排压有1.85 bar(表压)。但该工况保持的时间较短,只有约5-10分钟,之后一级排压开始缓慢下降,至16:20左右压缩机停机,稳定在1.75 bar(表压)(100%负荷);1.5 bar(表压)(50%负荷)。客户此时仍然对我公司气阀的质量表示怀疑。 
 
故障分析二:
贺尔碧格选择的阀型,是一种较适合空压机的阀型,具有多槽、流通面积大、导向臂导向因而无相对摩擦的特点,气阀各主要设计参数的匹配,比较合理,如:气流速度、阀片撞击速度、弹簧力以及阀损等等。从实际的运行情况看,最初气阀是能满足使用要求的,之所以压力逐渐下降,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可能: 
 
进气阀被膜式气缸顶开的问题,可能还没有完全解决。 
 
气阀垫片密封不可靠,造成泄漏。 
 
一、二级之间的管路可能有泄漏(如级间冷却器)。 
 
一级进、排气阀中有杂质存在,造成泄漏。 
 
一级活塞环、填料磨损,造成泄漏。 
 
一级进气过滤网可能有堵塞。 
 
第三次开车情况:
15日上午,重新试车,情况不仅没有任何好转反而更加恶劣。100%负荷时,一级排压只能稳定在1.5 bar(表压)左右。
 
故障分析三:
此时,双方均对压力表的读数产生怀疑,决定更换压力表后再继续试车。
 
第四次开车情况:
再次启动压缩机时,情况进一步恶化。100%负荷时,一级排压只有1.1bar(表压)。开车约40分钟后,对一、二级全部进、排气阀的压阀盖的表面温度进行测定:
 
一级进气阀盖温度:
轴侧三个分别为17℃、17℃、18℃,盖侧三个分别为23℃、23℃、22℃。
一级排气阀盖温度:
轴侧三个分别为81℃、80℃、82℃,盖侧三个分别为67℃、66℃、66℃(盖侧受50%卸荷影响,温度较低)。
二级进气阀盖温度:
轴侧两个分别为30℃、30℃,盖侧两个分别为25℃、26℃。
二级排气阀盖温度:
轴侧两个分别为107℃、105℃,盖侧两个分别为127℃、128℃(轴侧受卸荷影响)。
 
故障分析四:
测量的温度都比较正常,可以排除气阀泄漏的问题。
按照所测量的数据进行估算,我们发现两级气量不平衡,一级气量大于二级,而这只会使一级排压上升而不是下降。另外,在二级背压不变的前提下,如果一级排压低,二级压比势必要增大。这必将导致二级排温大幅度上升。这些都和现场的现象相矛盾。因此,我们对一级排压压力仪表再次表示怀疑。
经现场仔细查看,发现,一级排压压力表管引压管有破损,这不仅直接影响了压力表的指示,而且此处外泄漏的存在也使一级排压有一定的降低。
 
第五次开车情况:
2004年12月16日,更换破损的引压管后再次试车,一级排压达到1.9-1.95bar(表压)。
 
故障主要原因综述:
综合上面的分析及处理,我们认为:
 
最初一级气缸不工作,主要是由于一级膜式气缸顶杆偏长,顶开进气阀,使进气阀处于常开状态。 
 
第二次试车时,开始一级排压能够达到2.1 bar(表压),后来降到1.75 bar(表压),这主要是由于介质中的杂质,使个别气阀产生了较严重的泄漏。 
 
在随后的几次试车中,一级排压逐渐恶化的主要原因是:一级排压压力表引压管有破损,一方面造成指示压力低于实际压力,另一方面也成为一个泄漏点。 
 
目前一级排压仍然达不到设计的2.3bar(表压),其原因是在一、二级间仍存在一些小的外泄漏,如填料、压阀盖等处,但已不影响压缩机的使用。 
 
感想及经验总结:
此次故障排查,经历时间较长,排查过程较烦琐,而故障的真正原因却极为简单,仍然没有逃出安装尺寸配合、杂质、管道泄漏等常见的现场操作及维护方面的故障原因。事实上,压缩机配件使用性能的好坏,与压缩机系统及维护是紧密相关的。只有从压缩机系统本身出发,坚持中医诊断式的分析方法,先列出所有可能因素,再一一排查就一定能找到故障原因所在。
推荐资讯信息
·寿力空压机配件专用油使用规范和操作流程 (2011-8-8)
·乐高压缩机公司接待伊朗压缩机采购大客商 (2011-8-8)
·空压机空压系统常见的不合理现象 (2011-8-7)
·活塞式压缩机与螺杆压缩机性价比的分析 (2011-8-7)
·空气净化技术应用 (2011-8-5)
·空压机轴封的选择 (2011-8-5)
·西安庆安热泵空压机实施商标战略促发展 (2011-8-5)
·喷油螺杆空压机的工作过程 (2011-7-30)
暂时没有任何新闻
新闻搜索
请输入搜索的关键字:
关于我们 | 合作代理 | 客服中心 | 友情连接 | 诚聘英才 | 网站地图 | 加入收藏 | 意见反馈

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,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。中国空压机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
中国空压机网|空压机|空气压缩机 http://www.zgkyj.cn/
客服QQ:171800262

E-Mail: qxyzsq202@126.com 服务热线:029-81119771 传真: 029-81119771